品牌风向标 升级指导
品牌发声 对话领袖
优选行动 以往鉴来
品牌升级 塑造形象

王健林——波澜壮阔的人生还在继续

来源:读名人传 发布时间:2018-07-23 15:36:02 3186

说起中国的商界大佬,一定绕不开王健林。

王健林

很多人都认为,敢拼敢闯的辽宁企业家王健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“东北汉子”。但事实上,王健林却出生于千里之外的四川,他的童年时代是在大山林中度过的……

1958年,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,一位退伍老红军王义全,带着组织上对自己的委托和信任,和妻子秦嘉兰来到金川县,开始组建森林工业局(森工局)。

王健林

在这一对夫妻的身后,跟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。他和那时所有同龄人一样,穿着简朴的深色服装,对一切充满了好奇。那个时候,没人会知道,这个小男孩长大之后会成为中国的风云人物。即便是他的父母,也没有看到这个孩子体内蕴藏着的巨大潜力。所有人都认为,这个小男孩将来会接父母的班,进入森工局工作,然后结婚生子,就这样平静的度过自己的一生。

这个男孩,名叫王健林。

小时候的王健林是个淘气的“小顽主”,他的调皮在整个森工局出了名。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,由于父母整日工作缠身,他很小的时候就照顾4个弟弟饮食起居,帮弟弟们换尿布。由于那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,一切都以重建和工业建设为主,对教育的关注度不高,因此王健林中学后便告别了学校。这时摆在他面前似乎只有一条路:凭借父母在森工局的家属子弟关系,进入森工局,成为一名林业工人。这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是很让人羡慕的。于是王健林顺利的进入森工局工作,成为一名森林深处的林业工人。在这空无人烟的森林中工作,最多的体会便是孤独,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。可是在那个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的年代,人们不可能轻松辞职。

然而就在这一年,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极度僵硬,很快进入了“准备打仗”的临战态势,开始大规模征兵。王健林看到征兵计划,顿时心潮澎湃。父亲就是一名红军战士,曾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那我王健林为什么要在一个森林里虚度年华呢?保家卫国是每个年轻人应有的责任,我16岁,正是当兵的年纪!

王健林

1970年,16岁的王健林义无反顾的离开四川家乡,去往千里之外的东北,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。

初进部队的他,呈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。不仅东北的严寒冰冷刺骨,而且受到了“年龄歧视”。由于王健林是整个部队里最年轻的战士,所有人都用“娃娃兵”称呼他,这让他感受了极大的侮辱。除了精神上的折磨,肉体上也有近乎严酷的折磨。每天徒步前行40公里,负重15公斤,残酷的训练……其他年长的士兵也吃不消,何况年仅16岁的王健林。

然而“娃娃兵”王健林却选择咬紧牙关接受这一切:曾经你们看不起我,现在我就要你们刮目相看!这一股拗劲,让王健林展现出了比很多北方战友都要坚定的决心。全团1000多名官兵,能够从始至终完成恐怖的野外拉练的人只有400个,”娃娃兵“王健林便是其中一个。

从此,全部队对王健林的看法变了,望向他的眼神中充满着尊重和敬佩,领导也对王健林抱以肯定,王健林开始渴望在军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:成为一名将军!

他开始争分夺秒利用空闲时间看书学习,慢慢的,上层组织发现了王健林的过人之处,不断晋升他的军职。

但是,就在他为了军队梦想而奋斗时,一个让他猝不及防的消息传来:1986年,国家为了发展经济,决定“百万大裁兵”!听闻此消息,部队立刻炸开了锅,所有人都没做好心理准备,王健林也顿时陷入了迷茫,参军入伍就是为了以后在部队中成就人生,突然脱下军装,自己该做什么?能做什么呢?在每个军人彷徨不安的时候,王健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:主动相应国家号召,申请转业。部队领导惊呆了,王健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,而且裁军计划中压根没有他的名字,他为什么要离开呢?

其实王健林心中,精打细算着自己的算盘。国家既然大搞经济建设,那么自己应该顺应国家政策,谋求一番新的人生之路。尽管心中有太多不舍,可王健林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17年的军旅生活。王健林选择在辽宁大连成家立业,进入了政府工作。刚上任,一桩难事找上门来。

原来政府没有自己的食堂,人心涣散。王健林做了一番考察,发现政府竟没通煤气。诺大的一个政府竟然没通煤气,莫非有何蹊跷?他决定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,找到了煤气部门,却吃了闭门羹。原来,曾经一个政府人员对煤气部门的工程师出言不逊,再加上政府在煤气这部分的手续不全,于是工程师有理由拒绝为政府通煤气。王健林不信啃不下这块硬骨头,坚持不懈的拜访这位工程师,一次次道歉,用真诚感化了这位工程师。最终圆满的解决了政府最棘手的问题,令所有人刮目相看。

王健林的工作逐渐得心应手,官场之路顺风顺水,一路高升。谁知这个时候,他突然做出一个决定。这个决定,让很多同事觉得:王健林疯了。

1989年,政府下属的“烂摊子”——住宅开发公司,招聘总经理。很多人避而远之,因为公司已经欠下149万巨款,谁都不愿意接手烂摊子。而王健林却主动请缨,放弃了政府的铁饭碗。王健林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,设立人性化制度,却引来员工们的非议。时间久了,员工被王健林的扎实肯干打动,大家齐心协力,众志成城,终于成功拿下一个小工程。

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,王健林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——改造大连旧棚户区。这个工程难度非常大,涉及很多穷苦老百姓的利益。没人相信王健林能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,很多同行等着看好戏。

在一片非议中,王健林开始了旧城改造的项目。他决定独家打造“高层建筑”的理念,打造大连市第一片高楼住宅!他的想法收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,800多套房子标以每平米1600的天价,竟然一个月抢购一空!不仅将公司的债务一举还清,还有了上千万盈余。

面对着漂亮的翻身仗,王健林没沉没在喜悦里,而是慰劳员工,组织集体旅游!当他带着员工旅游结束回到公司后,迎接他的不是掌声,而是一盆冷水。

原来有些不怀好意的人,把王健林自作主张带员工旅游的事情上报了,说他滥用公款,大吃大喝。于是政府要求每位员工偿还旅游的钱。这让王健林十分困扰:员工们没日没夜的工作,既没有加班费又没有奖金,连一次旅游都不能享受吗?自己处罚可以理解,但处罚员工,太不人性了!员工们听说此事极为愤怒,纷纷掏钱自愿上交财务处。要求不要处罚王健林。但王健林和他的公司依旧被政府控制,翻不了身。

就在为公司苦恼的时候,王健林得到一个将公司变为私营公司的机会!但公司再也不能受到政府补贴和任何扶持。王健林有自己的想法和未来规划,没有政府扶持一样能干的出色!并正式将公司正式改名为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。

1992年,名震中国万达公司正式成立!

王健林

万达创立开始便横扫大连,进军整个中国,成为中国房地产品牌。2000年,王健林已经46岁,高瞻远瞩的他意识到地皮就那么多,房地产肯定有开发完的一天,尽早转型才是上策。于是万达把视线转向了商业房地产,开发商业圈,并建起了万达广场。然而入驻商家只买店铺并不开店,全等着王健林招商。近半的店铺空荡荡,万达广场形象大打折扣。

一时间,各种口诛笔伐落在了王健林头上,很多商家联合起来攻打万达的办公地点,大打出手。投资者和股东们对王健林产生质疑,纷纷指责他。

顿时,天生乐观的王健林变得紧张起来,夜不能寐。即使是周末也不回家,刚送走一批员工,又安抚另一批员工,还要不断的商量解决方案,压力巨大。思考过后,王健林主动向外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,知错能改,很快成立了专门负责帮助商家招商的部门。在不断努力和打磨下,万达广场成功成为优秀的商业圈,百姓假期的游玩首选。 此时的万达,在王健林的率领下,在国内数千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,成功登顶国内顶级企业。

当人们在万达广场休闲购物时,是否会想到此刻的王健林正率领万达正在地球的另一端——北美大陆上拓展自己的帝国版图?这令人无比自豪,企业家王健林正带领着我国企业走向世界!成功收购了美国第二大影院AMC影业。

搞房地产的王健林,为什么突然收购美国的影院呢?因为王健林意识到,想攻进整个世界,必须用杀手锏!什么才能征服世界呢?答案是文化。

王健林

2013年9月,一则爆炸新闻从青岛传来:王健林将在青岛建设一座预计总投资超过500亿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!

500亿的投资,刷新了万达投资记录。之前收购美国第二营业,万达花费31亿美元之多,谁知道没过一年,王健林又一次展现“土豪”风格。王健林说,美国有好莱坞,我们中国有东方影都。

顿时,整个世界对王健林的巨额投资议论纷纷:王健林这个人到底天天在想什么?难道他天生就喜欢在刀尖上走吗?他不怕挫折吗?想挑战美国好莱坞,做梦!

可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王健林的性格——从来不愿意享受和偷懒,习惯了挑战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跨越的沟壑!

万达的出现让中国真正诞生了“巨无霸”级别的企业。截至2014年,万达总资产达到了5341亿元,年收入2324亿元。这个数字令无数企业望洋兴叹,那些曾经对王健林冷眼旁观,坐等看笑话的人,不知什么想法。

王健林

2015年6月,全球《亿万富豪普查》最新榜单,全球白手起家的10位净资产最高富豪中,我国万达王健林入选。

王健林是一名商人,却不仅仅是一名商人,他下海经商并不为财。虽然在商海中沉浮,却从未身染铜臭,他的登顶,是追寻梦想的结果。他是一个凡人,出生在普通的干部家庭,在那个贫瘠的年代,家庭并不富裕。年少时经历过灾荒,10岁就独立的照顾4个弟弟的饮食起居。他创造了财富帝国,却从未选择在民众身上搜刮财富,作为一个企业家,他给予自己的员工最大限度的关怀,最好的待遇。

他就是王健林!

原标题:他,踩着濒临破产的公司吸金千亿,为了事业把幼小的儿子扔到国外,登顶亚洲首富……


品牌档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