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清弦说:“一个人的气质里,藏着她读过的书。”此语用来形容徽因,倒是极为妥帖。那一望皎然的优雅,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。
林徽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女子,而是拥有着独立人格的、双脚完全自由的漂亮女士、美丽才子,是“林先生”。
世人皆喜欢品说其情感生活,品评其那几段感情,但是,徽因的格局从来不是如此,徽因永远不是一个依附于男子的菟丝花,而是可以撑起一片天地的文人和有家国情怀的建筑学者。
识字:徽因之所以为徽因
是怎样的契机才让徽因得以摆脱中国传统女性的悲哀?
这一切都起源于徽因的姑姑林泽民的一时兴起,她教会了徽因识字,自识字之后,徽因便每天泡在了满屋的书香之中。
读书,驱散了徽因幼时的阴霾,驱去了徽因性格中的阴郁和阴暗,从而逐渐成长为一位书香气十足的大家女子;读书,壮阔了徽因的人生格局,让徽因散发出让所有人为之着迷的自信孤高的气质。
欧洲求学:思想觉悟的初次启蒙
由于聪慧,徽因特受父亲宠爱。1920年,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考察访问。这次长时考察,他便带上了徽因。“多增长见识,开阔胸次怀抱。”
徽因同样也无比渴望与珍惜这段时光,重要的是,徽因喜欢上了欧洲的自由和无拘,这年9月,徽因考上了伦敦圣玛丽学院,自此,徽因的整体人生格局慢慢定下了基调。
修读建筑学:徽因的建筑学者之路
可以说,去欧洲留学的日子是徽因思想的启蒙,那么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修读课程则奠定了徽因建筑学者的路程。
然而,那个年代,世间事对女子总有些许的苛刻。
1924年,徽因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,想修读建筑学,做中国现代建筑学者的先驱。然而,建筑系不招女学生,故徽因只能“曲线救国”,在美术系注册,但选修了建筑学全部课程。
徽因最终得以以优异的成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,开始了其建筑学者的历程。
千山万水:只为守护国之建筑
1932年,日本占领东三省后,日本学者断言:“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。”林徽因闻言就怒了:“我就要去找出来,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。”她和思成一起,开始了中国古建筑考察路。
1937年夏天,在山西豆村,徽因和思成举目前望,发现一座恢弘殿宇。这座殿宇就是现在著名的佛光寺。两人奔向殿宇,在梁下支起高架,清洗梁底尘垢后,一行字迹显现出来——“功德主故左军中尉王”。徽因高兴得手舞足蹈:“终于找到了。”
1932年到1945年,两年走遍大半个中国,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。然后编写了《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》。
1949年,北平解放前,中共领导找到两人索要了此书,并以此为蓝本确定了《全国文物保护目录》。
巾帼不让须眉,更让须眉羞
林徽因说过一句有名的话:“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,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。”所以,她不愿成为“梁思成太太”,她要做一个独立的林徽因。
很多人称赞她貌美,对此她回应:“真讨厌,什么美人美人,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,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!
人们往往一叶障目,因为徽因是个女子,便只觉得徽因空有美貌没有才华,殊不知,徽因是个真真遗世独立的美人,且是个巾帼更赢须眉的才子。
一说到“中国建筑史”,很多人就只记得思成,不记得徽因。其实,思成多本书都是在徽因帮助下完成的。“我擅画图,徽因擅为文。”所以思成说:“我的文章都是林先生润笔过的。”
提起徽因,都会说是个文学气息浓厚的建筑学者,然而,似乎大家都忘记了徽因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的高材生,比起建筑和文学,徽因其实更擅长设计。
徽因参与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三件大事。
第一件:参与设计国徽。“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是林徽因。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说。
第二件:抢救景泰蓝工艺。“她逛古玩城时,发现了濒临绝根的景泰蓝花瓶,便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。”
第三件: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。“她负责设计了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。”
而且,这三件大事都是在她“摘除一个肾、肺病咳血”的情况下完成的。1950年,国徽挂上天安门后,梁再冰留着泪感叹:“那红色中也有妈妈的一小滴血。”
“别因为自己是女人,就禁锢了双脚。真正长存于世的美,从来不止于皮囊,更是一个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立和智慧。”
林徽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美丽,这也是那么多文人学者都折服于徽因才气的原因。
“一身诗意千寻瀑,万古人间四月天”。
林徽因不负自己,不负人生,难怪学者陈占祥评价徽因说:“不是不让须眉,简直是让须眉汗颜!”这才是真正的林徽因—遗世独立的孤高学者,身负才情的精致美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