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怀念林徽因,欣赏陆小曼,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张幼仪?
其实,张幼仪的一生,也足够动人心魄。
前半生:温良恭俭让
“在告诉你我的故事以前,我要你记住一件事:在中国,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。她出生以后,得听父亲的话;结婚以后,得服从丈夫;守寡以后,又得顺着儿子。你瞧,女人就是不值钱。”
这是张幼仪在自传中提到的。张幼仪在前半生从未脱离这个轨迹。
张幼仪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的名门世家,祖父是高官,父亲是名医,二哥张嘉森是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,民社党创立者,四哥张嘉璈是中国银行总裁。
按理说,出生在这样的家庭,也应该成长为拥有新式思想的闪闪发光体,然而,命门望族赋予她的,只有一个令人攀附的高枝儿与三从四德、温婉贤淑的封建思想。
1915年,张幼仪听从四哥的选择与安排,嫁给了才子徐志摩。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风流才子和贤良淑德的传统女性,又怎会拥有共同语言,又怎会拥有美好的爱情?而这场婚姻,正是张幼仪前半生悲苦命运的开始。
张幼仪则是标准的大家闺秀:“其人线条甚美,雅爱淡妆,沉默寡言,举止端庄,秀外慧中。”但所有这些美好的品质,在徐志摩眼中,都是原罪,一句“乡下来的土包子”就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所有评价。
1918年,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,喜得麟儿并没有改变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,相反,在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家族期盼之后,徐志摩的行动更加的自由与不受限了,他选择了忠实于自己的内心,逃离这个封建礼教的家中,出国留学。
1920年,徐志摩收到张幼仪二哥的信,在张君劢的要求下,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将张幼仪接至身边。
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来接她的情形:“我斜倚着尾甲板,不耐烦地等着上岸,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。就在这时候,我的心凉了一大截。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,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。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。可是我晓得那是他。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,不会搞错的,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。”
诗人是多情的,也更加是无情的,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上不会有任何的眷恋和盘桓,而恰好张幼仪不是他的有情之人。
我们以为百年修得同船渡,便能和衷共济;我们以为千年修得共枕眠,便能一世缱绻。不过,是否有人想过,若只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那有岂是真正的共枕眠,至多只能算作是同床异梦罢了。
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生与死,而是我期盼恩爱白头,举案齐眉,而你却希望追寻自己的爱情。
于是,即使怀了孩子,张幼仪也毅然签下了离婚协议书,并且没有拿下一分钱的赡养费。断则断矣,你取阳关道,我过独木桥。从此不必牵扯不清。
西汉才女班婕妤曾在晚年时作《怨歌行》,以寥寥数语,写了一则“秋扇见捐”的故事:“新裂齐纨素,皎洁如霜雪。裁为合欢扇,团团似明月。出入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。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。弃捐箧笥中,恩情中道绝。”
两千多年后,一个叫张幼仪的女子,也借此典故,为她的感情经历下过这样的断论:我不过是一把扇子,炎热堪用,秋天见弃!
她的“前生”,被冠以“徐志摩妻子”的名号,却低入尘埃,湮没无闻;她的“今世”,却在与这个著名诗人离婚后,徐徐展开了一幅大写意的水墨长卷。
后半生:从此我只做“张幼仪”
张幼仪曾经将自己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:“去德国前”和“去德国后”。去德国前,什么都怕,去德国后,一无所惧。
曾经,她如菟丝花,缠绕寄生在他高大的树干上,一无所长,仰人鼻息。无论是经济,还是感情,爱得无尊严,活得无价值。而当她决意摒弃那个旧我时,才生发出凤凰涅槃的力量。
也许只有当一个女人一无所有时,才会一无所惧。
离开徐志摩之后的张幼仪,目标明确,独立,坚强。
她一边上课,一边养育小儿子彼得。在小儿子彼得因病去世之后,悲痛之中张幼仪也并未放弃自己的学业。
张幼仪承认,和徐志摩的离婚,使得她脱胎换骨,找到了自我:“在去德国之前,我什么都怕,在德国之后,我无所畏惧。”
回到中国的张幼仪与此前大大不同,家乡的流言蜚语,不再让她难以承受;不满意公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,她大胆提出自己要带着儿子去北京。
先在一个学校当老师,后来又受四哥的邀请,担任中国女子银行的副总裁,这份工作完全展现了张幼仪的才华和能力。
此外,她还兼任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。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,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,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,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,在上海滩风靡一时。
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之时,大批顾客前来提钱,现金短缺,她不得不向另一家大银行借4000元周转,刚巧有一个顾客来提款4000元,一旦提走,银行资金链必将断裂,甚至濒临倒闭。张幼仪于是急中生智,用云裳服装公司经理的名义作保写了一张契约,向这位顾客约定六个月后连本带利偿还。之后半年里,张幼仪一直随身携带这张契约,在准时按月还款后帮助银行度过了难关。
由于张幼仪为人恪守信誉,并管理有术,战时,女子商业银行历经波折而岿然屹立。直到1955年金融业公私合营才宣告结束,一共开办了31年。
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坚韧,给所有女性做出了榜样,不论世事如何变化,只要坚持自己,终将绽放更多的风采。
有人问,男人会喜欢张幼仪这样的女人吗?
张幼仪是什么样的女人呢?她不像林徽因一样,从小有一个宠爱自己,和自己做朋友的父亲,去国外出差想的是带上自己的女儿,让她见识外面的世界。
而张幼仪这样的女人,从小被教育着要尊敬师长,要克制,要内敛,她们不知道如何对人撒娇;更因为吃过苦,所以她们对待生活严肃认真,一板一眼。所以,她甚至不相信有人会爱自己。在感情上,她是不自信的。
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六个字:“写过,爱过,活过”。而当她离开人世的时候,可以告慰自己的,亦是这简短的四个字:爱过,活过。足矣!